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四十八章 在小小的基地里面挖呀挖呀挖,埋大大的种子去偷别人的家!

第五百四十八章 在小小的基地里面挖呀挖呀挖,埋大大的种子去偷别人的家!(3/6)

过评估后认为这个要求不算过分,便允许104机配合他做了一次模拟。

    然而没想到的是......

    1.14514和1.1452这两个初始参数得出的结果,相差之大如同朱时茂和陈佩斯的发量!

    这个结果也惊动了首都的竺可桢先生,于是竺老换了个思路,从中间部分截取参数进行修改模拟。

    这次非初始参数的修改虽然依旧在结果上有所变化,但出入程度远远没有第一次那么大。

    换而言之......

    叶笃正所构筑出的模型,对于初始条件极端敏感。

    同时这种敏感并非完全随机,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离散态——否则竺老的实验结果应该同样偏散才是。

    想到这里。

    叶笃正不由深吸一口气,对徐云说道:

    “韩立同志,你对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原理非常了解,气象数据方面的造诣也比我深。”

    “所以我今天前来找你就是想请教一件事,我们的大气系统....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

    “是极致精确,还是完全随机?亦或者是某种无限接近精确的近似?”

    “.......”

    看着一脸疑惑的叶笃正。

    徐云心中,也不由冒出了一股浓浓的意外。

    如果说气象多普勒雷达是他在阻尼器那会儿就考虑到的后手。

    那么叶笃正此时的情况,就完全不在他的预料范围内了,甚至可以说是远远脱离了他的掌控。

    起码徐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

    叶笃正居然会越过数值天气预报,直接奔向了.....

    混沌系统!

    没错。

    混沌系统!

    众所周知。

    近代物理学界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呈现递进态的,版本不停在优化更新。

    首先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小牛的绝对时空观。

    接着量子力学的创立,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随机和不确定性。

    第三阶段便是眼下这个时期。

    也就是决定论框架中的随机性研究,引出了.....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最早被提出于1963年,距离现在还有一些时间。

    当时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洛伦茨建立了一个简化的气象模型,用来模拟气象情况。

    这个模型一共用了12个参数,用以表征基本的气象特征,诸如气压、温度等等,比叶笃正此时用到的20个参数简易很多。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在一次的模拟过程中。

    洛伦茨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决定重新运行一下这个程序的一部分。

    不过为了节约时间。

    他并没有从头运行这个模型,而是从运行中段的某一时刻作为初始点来运行。

    熟知数值运算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程序不变,初始点又是来自上一次运行结果。

    那么理论上不管再运行多少次,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一次却不同。

    当时洛伦茨的二次运行结果和上次大相径庭,偏离得毫无规律。

    就好像这个结果是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程序一般。

    最早经过仔细的核查,洛伦茨发现他把一个数据在抄写过程中简化了两个小数点。

    就是这么一丢丢偏差,导致了运行结果的截然不同。

    最终洛伦茨在63年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混沌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蝴蝶效应的那句话: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当然了。

    需要解释的一点是......

    这句话的本意其实并不是说【蝴蝶的翅膀引发了风暴】。

    而是.....

    【引发风暴的原因太复杂了,以至于我们需要知道每一只蝴蝶的翅膀,才有可能预测这个结果。】

    而混沌理论的出现,则彻底将物理界推向了另一个方向。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气,心中有了决断。

    虽然叶笃正的情况并不在他的预料之中,爱德华·诺顿·洛伦茨这人和徐云也没啥矛盾。

    但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儿,哪有往外推脱之理?

    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