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3/6)



    中科院计算机所。

    电报收发室。

    时任计算机所副所长的吴几康正站在接收机边,目光凝重的盯着面前的一台打印设备。

    按照原本的计划。

    今天吴几康有个关键会议要参加,关系到目前109机的部分研制规划以及短期成果。

    但在得知老郭他们要开展雷达测试后。

    他便主动推掉了这个会议,选择留在了所里。

    一来气象多普勒雷达的零部件比较特殊,涉及到了109甲机的存储设备。

    虽然那台109甲机只完成了一半、并且组织上已经决定重新组装一台新设备。

    但作为109机研发的负责人,吴几康还是挺想知道那个存储模组能否正常运行的——毕竟这种实战以前可没机会遇上。

    二则是......

    如果气象多普勒雷达真的能取得预期中的数据,那么今后计算机所估计少不了协助模拟的情况了。

    因此无论于情于理,吴几康今天都必须要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

    怎么还不来呢......

    就在吴几康略微出神之际,他身边的电报员突然拔高了声音:

    “主任,电报来了!”

    吴几康连忙回过神,朝设备看去。

    果不其然。

    此时的电报机上已经开始打出了全新的电报。

    并且不同于此前那封有关多普勒雷达的电报。

    这次221厂传来的是纯粹的气象数据,没什么保密必要。

    这些数据内容上并未过多进行加密,可以直接解读。

    因此很快。

    大量数据便被汇总到了吴几康手里。

    吴几康迅速带着这些数据来到了同楼层的机房,也就是一间面积100多平米,安置有104号计算机的库房。

    104机的主体足足有六十多平米大,显像屏大概五十多块,大小和后世的平板差不多。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此时此刻。

    五十多块屏幕前都坐着一位表情正式的计算机操作员,有男有女,年纪都在二十多岁上下。

    他们是国内最早一批...也就是58级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毕业院校正是中科大。

    如果徐云能够飞到这里和其中某位短发的女同志摆个把子,他还能成为后世科大数学系某位教授的义父......

    “小林,小王,小陈,来帮忙发一下数据!”

    带着首批数据进入机房后。

    吴几康快步走到左前方的几位组长面前,分发起了各自的数据,并且对众人嘱咐道:

    “大家拿到文稿后就可以开始导入数据了,你们的任务事关重大,切记要务必谨慎,千万不能犯错!都明白了吗?”

    台下很快响起了一致的回答:

    “明白了!”

    吴几康则依旧沉着脸,看起来很严肃。

    其实吧。

    考虑到这次录入的数据很多,个别数据要是出了错误其实不会太过影响最终结果,因此上头还给了一个3%的容错率。

    不过吴几康并没有把这事儿告诉几位操作员,怕他们会因为放松而出现意外。

    几分钟后。

    每位操作员的手上都拿到了相应的数据,并且开始进行了导入。

    早先提及过。

    老郭他们原先仪器采集到的数据有五百多组,但后来经过叶笃正的计算发现这些数据完全不够用。

    想要完成气象模拟,必须要多出十万倍才可以。

    也就是需要的数据足足有五千多万组。

    不过这只是计算需要的数据,导入的工作量并没有这么多。

    因为在经过静电分析和X双波段这两个关卡后,这些数据会被归类到一个更规范的区间:

    这个区间大概一小时刷新一次,其中雷同的数值会被叠加,通过光电转换元件的电信号直接进行录入。

    因此传到吴几康他们手中、需要纯手工导入的数据远远没有五千万组那么多。

    以兔子们第一台气象多普勒雷达为例。

    国内第一台气象多普勒雷达型号叫做714SD,它单次采集的数据多达1400万组,周期十五分钟一次。

    不过在真正计算的时候,电转换元件过滤了98%的雷同数值。

    所以真正需要人工导入的数据也就小几十万组罢了——注意,导入和计算是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