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二十九章 历史:我要加速啦!

第五百二十九章 历史:我要加速啦!(2/4)

扶了扶眼镜,缓缓给出了一个答桉:

    “如果目标的粒子向仪器靠近,那么......反射波的频率会比发射波的频率高。”

    “如果目标粒子在远离仪器,反射波的频率会比发射波的频率低。”

    “同时由于介电常数的差异,不同粒子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反馈到仪器上的便是不同程度的......频移。”

    “而通过这种频移,便能反演出实时的大气湍流情况.......”

    说道最后。

    老郭整个人忽然靠到了椅子上,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整个人沉默不语。

    过了良久。

    老郭才再次抬头,缓缓看向了徐云,表情微妙的问道:

    “韩立同志,这个仪器可有名字?”

    徐云这次没再卖关子了,直接答道:

    “有,叫做气象多普勒雷达。”

    没错。

    气象多普勒雷达。

    这便是徐云在拿出阻尼器之初,便想好的一个大杀器!

    多普勒效应。

    这是一个距离眼下这个时代提出已经有近百年的经典物理现象。

    当初徐云在1850副本收尾的时候,还曾经在剑桥大学中遇到过它的提出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

    这个效应在后世的运用范围也同样很广,涉及到了大量的军事和民用领域。

    例如气象多普勒雷达、彩超、多普勒成像仪等等。

    还有经常超速被开罚单的同学,检测你们超速记录的测速雷达靠的也是多普勒效应。

    但另一方面。

    这些后世普及到不能再普及的多普勒技术,却几乎都要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才会发展起来。

    也就是从1842-1970年这130年左右的时间里,多普勒效应几乎没有什么对标的物理技术落地。

    这里之所以用‘几乎’,主要原因在于声呐探测算是与多普勒效应有关。

    但它并不是靠着多普勒效应而出现的,只能算是勉强沾亲带故。

    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多普勒效应仪器,便是......

    气象多普勒雷达。

    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原理上头已经介绍过一次,此处便不再赘述。

    它的概念提出于60年代初期,实际运用则要在接近70年代的某个时段,具体时间过于敏感便也不再详述。

    总之在眼下这个时间段,气象多普勒雷达连海对面都还没拥有实物,甚至设计过程才进行到了40%左右。

    至于国内的第一台气象多普勒雷达就更晚了。

    国内要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才会由国家气象局和蓉城的784厂合作,成功研制第一部S波段714SD和第一部C波段714CD型多普勒天气雷达样机。

    没错,这还只是样机。

    至于第一台真正投入使用的气象多普勒雷达,则还要一直晚到1992年。

    在气象多普勒雷达雷达面世之前。

    气象领域的气象雷达只能通过回波作定性分析,否则也不会晚到1954年才出现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数值天气预报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此时此刻。

    老郭整个人背靠在医院配备的木头椅子上,喃喃的重复着着这个名字:

    “气象多普勒雷达......”

    说话的同时,他的内心更是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专业的物理从业者。

    老郭如今虽然没有见到徐云所说的实物。

    但光凭徐云描述的原理便可以确定,他所说的仪器大概率是可运作且可取得成效的。

    而且这种雷达可以采集到的数据,何止十万倍那么简单?

    毕竟太气层中的粒子可是太多太多了......

    只要条件合适,百万倍甚至千万倍的数据都可以收集到手——那时候计算反倒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

    这是一种气象雷达!

    要知道。

    在目前的科研领域中。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即便是毛熊还有海对面,它们有关气象雷达的发展水平也就那样。

    人类第一台气象雷达出现在1943年,距离现在大概二十年不到。

    当时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出了一台风暴雷达,主要用于风暴的位置,原理极其原始,而且现在还在运行。

    又比如目前国内的气象雷达。

    国内的第一台常规气象雷达落地于三年前,由老郭的好友保铮通过军用843测高雷达改制而成,全名为7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