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九十一章 张院士,我悟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张院士,我悟了(3/4)


    其次则是后殿的布局。

    此前提及过。

    后殿之中没多少陪葬品,内部只有嘉靖以及三位皇后的棺木。

    除此以外。

    后殿内没有任何其他大型的文物。

    毕竟是盛放帝棺的区域,不可能存放多少陪葬品——陪葬品都放在其余几个殿里头呢。

    当初定陵的后殿也是如此。

    定陵的后殿中除了万历皇帝和两位帝后的棺材外,没有其他任何物品——现如今定陵也是对外开放的景点,后殿中同样只存放了复制的帝棺。

    定陵前后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其中只有十一件是在后殿发现的,这个数字还包括了多件灯具。

    同时还是以定陵后殿为例。

    定陵后殿的内部装饰极其单调,通体都是灰色和白色相间的大理石,墙体上几乎没多少石刻。

    说句直白点的话。

    整个后殿除了几具棺椁外,几乎没多少特别珍贵的文物。

    更别说后殿与前方的过道之间,还隔着一层厚厚的‘颈椎’....也就是后殿的大门。

    根据探测结果显示。

    后殿大门的厚度足足接近一米,而且采用的是全封闭模式。

    也就是只要切脑袋的技术足够精湛,完全不用担心其余八个小殿会受到影响,一如当年路易十六的体验一般丝滑。

    所以在条件方面,后殿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随后徐云拿起矿泉水抿了一口,润完嗓子后对张子昂问道:

    “张院士,挖掘条件这部分我个人没有异议,不过想请教的一点是......”

    “后殿毕竟位于地底接近三十米的深处,想要完整将它与地宫主体切割并且搬运到地面....这在技术方面可行吗?”

    “还是说您的想法是把后殿分成几个部分运输上地面,人家再进行结构上的拼接复原?”

    听闻此言。

    翁同等人也将目光投向了张子昂,等待着他的回答。

    此前提及过。

    地宫的深度位于地下27米,算上后殿自身的‘厚度’,挖掘深度实际上甚至还要超过三十米。

    这种深度差不多相当于普通小区的十层楼,技术方面的要求显然很高很高。

    “技术方面啊......”

    张子昂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嘴角扬起了一丝有些古怪的笑意:

    “徐博士,你可以拿出手机搜索一个关键词,叫做‘于家堡站深度’。”

    “看了这个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想必你就不会有太大的疑虑了。”

    徐云不由一愣。

    随后他掏出手机,按照张子昂所说的内容输入了词条。

    片刻过后。

    一个巨大的标题出现在了徐云面前:

    【世界最大、最深的地下高铁站,华夏首例“贝壳”建筑......】

    与此同时。

    张子昂的声音也悠悠在徐云耳边响起:

    “于家堡站....哦,现在它好像改名叫滨海站了,就是一座标准的深地商用建筑。”

    “它的最深处深度为60米,枢纽工程城际车站站台的基坑深度25米,并且建设时使用的地下连续墙有不少都是浇筑好后垂放下去的。”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中铁建工的队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巨型石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头尾长度达到了14.2米。”

    “不过负责施工的中铁建工经过讨论后并没有把它炸碎,而是将整个石块从45米的深度完整运到了地面。”

    “这个石块无论是长度、宽度还是重量都要远超后殿的对应数据,这么重的石块都能搬运出来,更何况一座后殿?”

    “类似的还有HD市姜窑村的世界最大石龙,埋藏于地下15米,长度369米,02年的时候就出土了。”

    “当时央视的《走进科学》想要寻找石龙的源头,为此还拍了七集专题片——最后得出两个猜测,要么是人造的,要么就是天然形成的.....”

    “当然了,实操的话肯定没有说起来这么轻松,力矩、承载式方面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计算,否则很容易出事——网上不是有挺多拖吊车在运作的过程中翻车的视频么,那些基本上都和力矩有关。”

    看着侃侃而谈的张子昂,徐云不由有些意外。

    现在的土木老哥居然这么牛X了吗.....

    他还以为后殿这种规格的建筑,只能拆成小块挪出来呢。

    接着又过了一会儿。

    姜成谷也抬起头看向了张子昂:

    “张院士,您对这个方案有多大把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