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五十九章 纳尼?情报系假的?

第四百五十九章 纳尼?情报系假的?(3/4)

构呢?”

    “还没开机。”

    小林诚沉默片刻,把执行确认书交还了回去:

    “那就先等等,等爸爸...咳咳,等费米实验室那边开机后我们再启动。”

    西川公一郎再次一立正:

    “哈依!”

    随后西川公一郎带着执行确认书走到了操作台边,与执行人员做起了交接。

    又过了五分钟。

    一位国字脸络腮胡模样的工作人员右手高高举起:

    “西川先生,费米实验室已经开机了!”

    见此情形。

    西川公一郎又等了小半分钟,方才说道:

    “那....米娜桑,我们也开机吧!”

    “哈依!”

    在指令下达后。

    主控室内陆续开始响起了一道道报点声:

    “D1点已就位!”

    “束流管已准备完毕!”

    “离子束充能中....能级三区....二区....一区...已达基准线!”

    “对撞点实时拟合中...已锁定2364处理论散射点.....”

    虽然每个位置彼此之间只间隔三四米不到,这些报点声却喊得声嘶力竭,仿佛森下下士附体了一般。

    顺带一提。

    这是真事儿——在富士电视台为益川敏英拍摄的一部记录片中,就曾经有过一段这样的画面,看起来贼拉惊悚。

    那部纪录片在08-10年之间很火,以至于霓虹人在看到天宫一号发射画面的时候都有些懵逼:

    华夏人点火的时候都这么澹定的吗?

    客观来说这种做法谈不上谁对谁错,或许算是意识形态的某种差异吧,彼此看对方的举动都感觉有些魔怔......

    接着很快。

    在所有指令输入完毕后。

    两道铅离子束迅速被相向发射而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完成了碰撞。

    考虑到那颗11.4514GeV量级粒子的相关属性,这次的KEK还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妙的环节:

    左边一束光正常发射,右边一束光延迟7.4纳秒发射。

    如此一来。

    碰撞点便会略微靠右。

    换而言之.....

    在近光速的速度区间中,右边的离子束在某种程度——注意是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与轰击粒子距离较远的靶。

    因此体系的总能量几乎等于就等于轰击粒子所携带的能量 E0,同时这个能量可以分解成粒子相对运动的能量E以及两个粒子的质心的能量 E′,即 E0=E+E′。

    假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有若干个粒子轰击靶心——靶心直接当成单个粒子。

    比如期间有5个粒子轰击靶心中的单个粒子,则记:N=5mm?2s?1。

    N可以称为通量,代表轰击的强度。

    如果用 Nσ0(θ0,?0)Δω0Δt表示就是:

    经过Δt时间散射后,进入θ0,?0方向的小立体角Δω0的粒子的个数。

    接着定义σ0(θ0,?0)为微分散射截面,具有面积量纲。

    此前的小立体角已经确定了是1.99°,也就是说影响微分散射截面最优数值的变量,只剩下了Δt。

    看到这里。

    想必不少聪明的同学第五次明白了。

    没错。

    在Δt=7.4纳秒的时候,质心系散射截面和分散粒子角都同时拥有着最优解。

    当然了。

    这个最优解依旧是一个概率解,目前没人任何人可以精准的预测出粒子的运行轨迹。

    就之前举过的赛道例子描述就是.....

    一万条可能存在的赛道中,KEK先排除了不可能的1999条,然后又在剩余的赛道中选中了3999条,以此来保证足够的概率。

    休休休——

    大量被加速的铅离子从束流管中通过,每个团簇的横截面积是16×16μm2,比头发丝还细。

    每个团簇内部则有大约1.15×10^9个铅离子,每两对团簇中大概有30组铅离子会发生强碰撞,爆发出生命的大河蟹。

    砰砰砰——

    在碰撞开始后。

    很快有铅离子互相完成了撞击。

    碰撞后的粒子被磁约束形态控制到了某个相对窄小的范围,并且每个撞击都形成了2300个事例。

    这些事例中包括了各种粒子。

    例如质子、轻子、W玻色子等等....

    半个小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