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三十章 果然有人搞事

第四百三十章 果然有人搞事(2/4)

热门推荐:
空线行进。

    大质量天体会像透镜一样弯曲两边的时空线,同一个恒星的光可被从两个方向观测。

    然后根据两个方向的距离和爱因斯坦方程,就能算出质量密度。

    这种观测出来的星系质量比模型计算要大很多,所以引力透镜的很多成果也是支撑暗物质研究的关键。

    因此克里斯汀出席这场发布会,肯定有部分原因是为了暗物质的真相而来——只是坐次上蹭了她母亲的便罢了。

    随后徐云想了想,对克里斯汀问道:

    “克里斯汀女士,近期哈佛的引力透镜有什么新发现吗?”

    徐云的这番话其实只是随意起的一个话题,孰料克里斯汀还真坦然的点了点头:

    “有啊,不久前我们和牛津大学的项目组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大量全新的磁丝,长度都在数十光年以上——这个结果已经到论文出刊阶段了,所以和你说说也无妨。”

    徐云顿时一愣:

    “磁丝?你说的是那些氢气丝?”

    克里斯汀点了点头,靠在椅子上颇有些老神在在的架势:

    “而且这次发现的磁丝都与高恒星形成活动区域呈现垂直状态,组里有些看法极端的专家甚至认为,我们发现了恒星形成的奥秘。”

    “如果不是中科院突然爆出了这么个大新闻,我们原本还打算给神冈和那边一个大惊喜呢——负责我们课题组的教授都快给科院扎小人了。”

    “........”

    徐云闻言默然。

    倒不是说他不知道该如何接话,而是心中太过惊讶,以至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说起银河系,想必许多人都不怎么陌生。

    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

    在银河系的最中心地带,分布着超过1000条数十光年的细丝。

    这些细丝的性质均为射电丝,发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

    它们就像一架断了弦的竖琴,纵横交错在银河系中心。

    不久前。

    南非的MeerKAT望远镜团队发布了一组全新的细丝照片,但即便是那组用了三年时间渲染的观测记录,也只能确定那些细丝是带有磁性的氢气丝。

    这些细丝最长的一条超过了150光年,同时很离谱的一点是.....

    几乎每条细丝之间的间隔,都完全相等——大约就是地球和太阳的日地距离。

    这些细丝形成的组合体叫做Maggie,中文名马格达来纳,以发现者胡安·迭戈·索来尔出生地哥伦比亚最长的河流命名。

    这也是银河系中最大的物体,距离地球大概5500光年。

    那些磁丝同样是一个非常前端的研究课题,属于标准的诺奖范畴。

    毕竟这些年来天体物理一直很火,六年出了四个诺奖,堪称绝对的风口。

    《三体》中的死线设定,有部分便是源自这些磁丝。

    当然了。

    要是银河系内只有一千多条死线,那我们所处的位置就着实有些荒凉了。

    说是被至尊战至的宇宙边荒也不为过。

    如果没有中科院突然跳出来搞了个大新闻,并且克里斯汀的描述没有掺杂水分,那么今年说不定还真能给她们课题组偷个鸡。

    与此同时。

    徐云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丝细微的灵感,可想要抓时却又抓它不住。

    所以他只能暂时默默先将这件事记在心里,把注意力重新放回了现实。

    克里斯汀是个非常外向的姑娘,性格有些类似爱情公寓里的胡一菲,看起来大大咧咧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又和徐云聊了一些有关蓉城的风土人情。

    同时双方都很有默契的没去打听对方领域的核心机密。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现场两千多个位置上,已经差不多都坐满了人。

    徐云又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发现各大平台上也都出现了转播画面。

    其中B站首推的画面正是陈姗姗主持的川省观察,此时这姑娘正眉飞色舞的与观众们说着什么:

    “你们猜猜我刚才见到谁了?猜对了,就是徐云博士,他也在现场哦。”

    “可惜专家席和媒体席是分开的,不知道徐博士坐哪儿......”

    与此同时。

    直播间里齐刷刷的出现了诸如【雏鸟】【啾啾啾】之类的弹幕。

    徐云:

    “........”

    从理论上来说。

    自己想要摆脱这个社死的称号,好像除了去霓虹下海拍片外就没啥办法了......

    算了算了,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