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永乐大典的消息(下)

第三百六十一章 永乐大典的消息(下)(2/3)

热门推荐:
  唐飞看似说笑的一番话,落在徐云耳中,却令他微微一愣。

    用重力梯度仪去探测永陵?

    这似乎.....

    是个不错的想法啊。

    毕竟在整个立项过程中,耗时最多的就是地宫内情况的相关分析。

    假设整个立项时长需要两年,后者最少要占据一半以上的时间。

    而如果重力梯度仪能面世.......

    那么这一些都不再会是问题。

    比如欧空局的那架GOCE卫星。

    它在海平面上空的探测深度为4000米,无地表建筑干扰的情况下,则可以探测到地底300米的情况。

    嘉靖皇帝又不是鼹鼠星人,永陵地宫再深,也不可能深到两百米之多——秦始皇陵都才27米呢。

    于是徐云默默将这件事记在心里,看看今后有没有可能搭上关系。

    毕竟《永乐大典》的buff效果可是相当可观的。

    能够早一天现世,就能早一天生效。

    ..........

    吃好午饭后。

    汤足饭饱的众人重新回到了‘世界之眸’试验舱,继续进行起了课题组研究。

    在解决孤点粒子的基态化问题后。

    整个课题组便正式进入了......

    分工阶段。

    这也是立项之初就决定好的事儿。

    其中徐云带领包括唐飞、张晗两位博士在内的六名成员,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只有一个:

    孤点粒子在测定模块上的运用。

    这是一个难度更高的项目,属于现实运用面的研究。

    这具体是啥意思呢?

    举个例子。

    徐云他们早先实验的时候,运用到的束流管通道是一条埋在地下、周长四百多米的圆形管道。

    这就是所谓的“实验室条件”。

    但如果孤点粒子被转移到了重力梯度仪上,你总不能给重力梯度仪也配套一个几百米的管道来搞粒子对撞吧?

    要知道。

    重力梯度仪可是要上天的。

    配个几百米的管道那就别叫梯度仪,直接叫空天航母得了......

    这玩意儿如果真能上天,那就不是科研领域的事了,保不齐Elizabeth II和大宝倍都得给你惊的活过来。

    这就是实验室和现实应用的差异所在。

    所以想要把孤点粒子在重力梯度仪上使用,徐云他们就必须要完成另一件事:

    将变成实体的孤点粒子长期储存起来。

    但早先提过。

    孤点粒子拥有实体的时间只有短短十五秒,而重力梯度仪应用阶段需要的稳态时常最少都是数个小时起步,这方面的难度就很高很高了。

    即便你让4685Λ超子不停的‘殉情’,也很难完成以上指标。

    当然了。

    难度高,对应的论文成果质量也高,二者是呈正相关的。

    至于另一边的陆朝阳嘛.......

    他们团队则要负责孤点粒子的结构定格、势垒绘制、极化激元、高斯玻色取样、空间相干性这五个项目。

    其中结构定格和势垒绘制徐云也会搭把手,算是个合作项。

    总而言之。

    无论是徐云还是陆朝阳,他们所面临的第二轮挑战,都要远高于孤点粒子的基态化环节。

    .......

    “徐博士,又失败了。”

    听到张晗从观测屏上传来的结果,徐云的脸色没什么变化:

    “收到,辛苦你了,张姐。”

    张晗将目光从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收回,悄悄的瞥了眼站在主操作台上的徐云。

    徐云敏锐的发现了这位女博士的小动作,遂朝她投去了个探询的目光:

    “怎么了吗?张姐?”

    张晗飞快的摇了摇头,犹豫片刻,缓缓道:

    “没什么事...只是徐博士,你似乎对这个结果....唔,怎么说呢.....”

    徐云朝她笑了笑:

    “对这个结果没那么失望,是吧?”

    张晗轻轻点了点头。

    这已经是整个项目组分工后的第二天了,从昨天下午开始,徐云带领的团队便对孤点粒子在测定模块上的运用发起了冲锋。

    只是两个大半天过去......

    项目组前后尝试了不下二十次实验,但至多也只能让孤点粒子实体化的时间延长到17.4秒。

    因此包括张晗在内。

    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