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三百四十章 再见了,1850!(完)(万字更新!!!)

第三百四十章 再见了,1850!(完)(万字更新!!!)(2/7)

众所周知。

    在人类漫长的武器发展史中,寻找“最强贴身盾牌”的脚步从未停歇。

    有句话说得好:

    “每件装备都有它的宿敌。”

    对子弹来说,防弹衣就是“宿敌”之一。

    较早的防弹衣是“以钢为甲”,通过坚硬的钢板抵御子弹射击。

    这种钢甲出现的时间很早,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普通的盔甲没啥区别。

    它在16世纪末曾经风靡过一次,普及到了整个欧洲。

    尽管它能起到防弹作用,但质地太硬、重量过大、穿戴不便。

    于是,世界各国渐渐踏上找寻“轻质软甲”之路。

    首先进入人类视野的是棉花纤维。

    在1811年。

    高卢曾用10层以上的棉纤维制作出“棉质背甲”,具有一定防弹能力。

    接下来便是近代三剑客:

    19世纪末的丝绸。

    20世纪初的锰钢。

    以及真正现代的防弹材料凯夫拉、特沃纶、斯派克特纤维等等。

    此次徐云设计的防弹衣的技术思路并不复杂,说白了就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简单的公式:

    丝+陶瓷。

    其中简单的部分在于丝。

    它没啥技术含量,运用的就是蚕丝甲的原理。

    这玩意儿东方自古存在已久,只是后世蚕丝甲的顾客大多数时候只有两个群体:

    一是甲胃收藏者。

    二是情趣内衣爱好者和只因。

    至于不简单的部分嘛......

    自然是陶瓷了。

    众所周知。

    陶瓷片本身是做不了防弹衣的。

    因为那么一大片陶瓷太重了,而且都是硬的不方便活动。

    穿了这么一身,基本上很难做完整的动作。

    不过呢。

    陶瓷却可以作为防弹插板的材料,并且主要针对的就是步枪弹。

    对应的是海对面NIJ标准的NIJ III级和以上的NIJ IV级。

    它是由陶瓷+防弹纤维组成的复合材料,效果即便在后世也相对不错。

    因为陶瓷的硬度高,而且比重比防弹钢低很多。

    在面对射击的时。

    陶瓷会靠着硬度将弹丸击碎,变成数个质量更小的弹丸,接着利用陶瓷的碎裂进一步减小其动能。

    然后再由陶瓷后面的防弹纤维板承接住这些威胁更小的碎片,从而实现防御效果。

    这个防弹纤维便是前面提到的蚕丝。

    当然了。

    后世的这类陶瓷并不是普通的陶瓷,而是表面喷聚脲涂层的多曲面金属陶瓷。

    这玩意儿在1850年咋搞呢?

    看到这里,聪明的众所周同学想必应该记起来了。

    没错!

    当初徐云在阴极射线实验中,曾经给出过一个能够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道具——

    压电陶瓷。(303章)

    压电陶瓷在经过极化后,电畴会沿电场方向定向排列。

    此时只要加入一些金属,就能达到乞丐版防弹陶瓷的特性。

    草蛇灰线,伏笔千里.JPG。

    有了压电陶瓷和蚕丝,一件简易版的防弹衣便诞生了。

    这种DIY版本的压电陶瓷防弹衣在后世能稳稳防下7.62mm的半威力步枪弹,连肋骨都不会伤,不过全威力弹就防止不下了。(油管有视频)

    不过7.62mm弹虽然在后世属于标配,可在1851年嘛.....

    米涅步枪用的子弹叫做米涅弹,有的时候因为音译问题还叫米尼弹,是一种裸铅弹。

    这种子弹的装药量很小,杀伤力在于初始动能,所以威力存在三种区间:

    一种是10米内,米涅弹的威力可以和7.62mm的全威力步枪弹比肩。

    第二种是10-25米,相当于半威力弹。

    但超过25米,它的威力便会呈现区间下降——因为这年头弹道学实在是太原始了。

    在远距离的情况下。

    除非是像早先那位肯尼迪一样被爆头或者击中脏器,否则基本上不会立刻毙命。

    当然了。

    等后膛枪技术出现,米涅弹的威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强。

    随后徐云又送随身的背包里取出了一顶钢盔,五六斤重的样子。

    后世的钢盔性能比较复杂,这玩意儿其实不是为了防御子弹,而是为了避免流弹或者破片。

    不过1851前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