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先给小牛上个坟(7.2K)

第二百六十四章 先给小牛上个坟(7.2K)(3/4)



    徐云闻言默然不语,很想说句还是看看远处的诺丁山吧家人们......

    随后老汤又从身上取出一枚怀表,打开看了眼时间:

    “四点半......比预期的快了一些。”

    “罗峰,你难得来一趟伦敦,要不我们去威斯敏斯特教堂逛逛?”

    徐云点点头,答道:

    “汤姆逊先生,一切听您的安排。”

    威斯敏斯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是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位置就在海德公园的隔壁。

    当然了。

    威斯敏斯特教堂之所以出名,除了它的宗教色彩之外,更多还是因为它是英国的国葬陵墓。

    后世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门票价折合华夏币大约200块钱左右,就性价比来说其实不算很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有些网站把周日也列为参观日——而实际上周日是不开放参观的。

    当年徐云就这样被坑过一次,零几年国内的购票网站还不算规范,所以那笔钱徐云至今都没有讨回来.....

    好在1850年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没成为后世的著名景点,所以并不收取门票,而是要验证登记身份。

    徐云和老汤在出示了三一学院的院徽后,很轻松的便被放入了其中。

    不得不说。

    这个最初开始在十一世纪初建立、几经波折、历时三四百年才建造起来的早期哥特式建筑,在视觉上确实相当震撼人心。

    进入教堂,仰头望去,组成各个大柱子的小石柱在顶上有序散开伸展。

    它们与另外一些散开伸展的小柱子,会合连接成精美图案,循环往复。

    柱子的会和处则用金色的花朵作连接,使得这个顶部高大巍峨又金碧辉煌。

    在教堂大厅的中堂,第一个就是无名烈士纪念碑,纪念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殉难的战士。

    等到了2022年。

    整座教堂中的墓碑不下3300个,其中大半刻着墓志铭,也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特色之一。

    不过说到墓志铭,这里就要再辟个谣了。

    没错。

    久违的鞭尸《读者》节目又开始了。

    在很早以前的《读者》期刊上,曾经有过一篇描述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的文章。

    甚至到现在,也依旧被一堆营销号引用着,一搜一大片。

    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接着便是墓碑的内容: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文中称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甚至“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

    互联网时代这篇文章不知何时被人重新翻起,引得一堆人感叹西方先贤精神层次之高。

    但实际上......

    这个墓碑压根就不存在。

    是的,不存在。

    网络上对于这个墓碑的配图是一副绘画,放大几倍能看到绝大部分的英文内容。

    可问题是公元1100年的英文,压根就不是上面任和一段文字的样子:

    那时的英语正在由古英语,也即盎格鲁萨克逊语,向中古英语转变。

    那时的英语语法与后世英语,特别是当代英语的差异是很大的,甚至连字母都长得不完全一样。

    2017年的时候。

    徐云的一位朋友在伦敦结婚,徐云受邀前往参加婚宴,当时特意还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找过这枚石碑。

    到那时候徐云才发现......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