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掀他个天翻地覆!!(8.8K)

第二百五十二章 掀他个天翻地覆!!(8.8K)(2/5)

正错误’时,法拉第下意识的就想张口去反驳。

    但话未出口,他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了另一个念头:

    徐云掌握的数据,很有可能是肥鱼计算出来的结果。

    那可是肥鱼啊......

    两种情绪在脑海中激烈的碰撞,令拉法第的脸色都有些阴晴不定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他深深看了眼徐云,默然离开棚子,选择了做个等等党。

    .......

    冬日的天色暗的很快。

    法拉第历离开后半个小时不到,天色便开始阴暗了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

    威廉惠威尔派人送来了面包和牛奶。

    整条被封闭起来的道路周围,也逐渐围聚起了看热闹的学生。

    一个小时后。

    黑夜彻底降临。

    哒哒哒——

    一位学联干部快步走入棚中,牛皮靴与底面发出了清脆的接触声。

    只见他与同事低语了几句,便对徐云道:

    “罗峰同学,时间和设备都已经差不多了,请随我过去吧。”

    徐云点点头,跟着他离开小棚,来到了一处空地上。

    此时这处空地除了中间区域,周围早已密密麻麻的围了不少人:

    其中有小麦、艾维琳——这俩人一个是三一学院的第二位减费生,人称‘小牛第二’,另一位干脆就是艾斯库家族的唯一嫡系后代,能出现在这里实属正常。

    另外还有安古斯罗曼、

    将汤姆逊视为情敌的弗雷德里克阿加尔埃利斯、

    未来的作曲家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鲁赫等等。

    这些人都是选出来的学生代表,代替学生群体见证整个过程。

    剩下的就是包括阿尔伯特亲王在内的领导和教授了,威廉惠威尔、法拉第、斯托克斯等人尽数在常

    在他们围聚的中心处,便是准备好的一些设备。

    徐云要求的这套设备其实非常简单,一共有四个模块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区域:

    首先便是徐云所在的操作台。

    这里有一张桌子,一支固定在桌上的手电筒,一个镀了银的透镜,一架望远镜。

    第二个区域在他正左侧...也就是九点钟方向二十米左右。

    那里立着一块成像板。

    第三个区域是左前方十点半钟方向。

    那儿放着一块不停旋转的旋转镜,与成像板的连线正好与操作台和成像板的连线垂直。

    旋转镜、成像板、操作台,正好形成一个“l”型。

    至于最后一个模块则在五公里外,那里放着一块凹面镜,由三一学院的几位助教看守。

    凹面镜和旋转镜之间的连线与旋转镜和成像板连线垂直,也就是在‘l’左边那一丨的顶部横拉一条垂直的线。

    看到这里。

    想必有部分聪明的同学已经猜到到了。

    没错。

    徐云这次准备使用的,正是傅科发明的旋转镜测光法!

    上头提及过。

    小牛和惠更斯计算出来的光速数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作权威。

    这种情况直持续到了1849年。

    当时一个叫做阿曼德斐索的科学家受阿拉果启发,想出了一个精密的实验,从而打破了这个‘权威’:

    他设计了一个齿轮,将它放在了光源和镜子之间。

    当齿轮不动的时候,从光源发出的光从齿轮的缝隙中穿过。

    在经过镜子反射之后,又会穿过同一个缝隙被观测者观察到。

    当齿轮开始转动并达到一定的转速之后,光线在返回时,原先的齿缝刚好转过。

    光线就会打在齿轮上而无法被观测。

    如果继续将齿轮的转速加快,此时光线就会穿过下一个齿缝再次反射回来。

    整个过程不需要考虑人的视觉反应速度,只需要知道齿轮的齿数、转速以及观测者与镜子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光速。

    不过受工艺影响,这个方法还是有点问题。

    毕竟是在用齿轮遮挡光嘛,导致最终测出来的光速大概有5%左右的误差。

    所以后来的傅科——也就是搞出傅科摆的那位大佬,他想了想,就把齿轮改成了旋转镜。

    同时在流程上又进行了部分优化,将精度锁定到了28.9万公里。

    等到了迈克尔逊时期,他便又换成了八面镜,使得精度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徐云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曾经发现。

    副本中由于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