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致以辉煌的人们(下)(5.6K)

第一百七十三章 致以辉煌的人们(下)(5.6K)(2/3)

热门推荐:
 指导手册就像是一本说明书,普通的数算学者被分配到了什么数据,便直接通过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但公式虽然固定,有些情景却不好判断该用哪则切入。

    因此出现一些争议自然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二人的争论看上去都有道理,周围的几位文士也显得有些琢磨不定。

    就在二人谁也不服谁之际。

    那位姓欧的黑瘦文士忽然注意到了吃瓜的徐云。

    此时的徐云身穿常服,欧姓文士便以为他也是数算小组的成员,便问道:

    “这位兄台,不知你有何高见?”

    “我?”

    徐云微微一愣,确定对方是在问自己后沉默片刻,沉吟道:

    “高见不敢当,但小弟倒是勉强能判断出解题的方向孰对孰错。”

    欧姓文士与邹姓文士对视一眼,也没因徐云的年龄而轻视他,毕竟能到这处院落的都不是啥菜鸡:

    “解题方向?还请兄台详叙一二。”

    徐云想了想,伸手比划了个燃烧室的形状:

    “依据发动机的设计工图可以知悉,入料口和界面是水平的。”

    “由此可知,燃烧室内的温度定然有所差异,也就是近火区温度比前压力波正面的高。”

    “根据手册上的39条公式可知,压力波乃是一种声波,音速又与温度有函数关系。”

    “因此当触及截面反弹之时,必然会出现后波追前波的情况,只能用曲线渐变进行入手。”

    说道这儿,徐云不由看向了那位邹姓文士:

    “因此小弟不敢断言邹兄的数据没有计算错误,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思路无误。”

    “大家重复演算几遍,想必就能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值了。”

    啪啪啪——

    徐云话音刚落,一旁忽然响起了一道掌声。

    徐云顺势看去,只见不知何时,刘益已经悄然来到了他的身边。

    只见刘益一边鼓掌,一边笑道:

    “王公子头脑清明,一语中的,言辞简洁明了,刘某实乃佩服不已。”

    见到刘益出现,几位文士连忙神色一正,恭声道:

    “组长好。”

    徐云亦是拱了拱手:

    “近渠先生,许久不见了。”

    刘益向众人依次回礼,又指着徐云对众人道:

    “几位同道怕是有所不知,这位便是赫赫有名的‘日更三万’王小纯,文号码农先生。”

    “几位这些天日夜攻读的定式手册,便是出自码农先生与桐屿先生之手。”

    听到刘益的这番介绍,欧姓文士顿时一惊,肃然起敬:

    “原来是日更三万码农先生,小可久仰大名,失礼了,失礼了。”

    徐云也朝他拱了拱手,面色显得很平静。

    还是那句话。

    日更三万的是王林,和他徐云又有什么关系呢?

    随后他与众人告辞分别,跟着刘益在院落里闲逛了起来。

    “近渠先生。”

    看着大院里正点着蜡烛计算数据的文士们,徐云主动问道:

    “这些天一切都还顺利吧?”

    刘益点了点头,随手指着个算师聚集最多的区域,笑着道:

    “一切都还算顺利,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不是不得志的小吏,便是寻常蒙学的教习,还有一些则是隐居山林的隐士。”

    “若非殿下恩招,大家此生恐怕都难以见到这般数算盛景,自然也会格外珍惜。”

    “如今我们已计算核验出了五十余组数据,平均一日可出七组,比预期的五组要高了很多。”

    刘益的表情有些感慨,说的也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华夏古代虽然出过不少知名的数学家,但能真正青史留名的并不多。

    除了个别例子外。

    大多数数算学者都只是寻常的小官小吏,或者蒙学中的普通教习而已。

    连老贾这种当时数算大家,在史书都只能留下个生猝不详的记载,就更别说其他的普通人了。

    因此在得知皇上...准确来说的朝廷有请、并且还有高额补贴后。

    几乎所有收到信件的数算学者们都接受了招募。

    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种规模的数学家集中演算,别说宋代了,历史上都见所未见。

    因此刘益称之为盛景,倒也确实发自真心。

    随后徐云想了想,问道:

    “近渠先生,不止桐屿先生所在何处?”

    此时的夜色有些昏暗,刘益四下环顾了一番,方才指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