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一百四十章 忽悠老贾

第一百四十章 忽悠老贾(2/4)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随后贾宪再次深吸一口气,指着信封一角,对徐云道:

    “王林, 不知信角所画的这些符号,又是何意?”

    徐云探过脑袋看了几眼, 解释道:

    “您说这些啊,这些乃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徐云点了点头, 继续道:

    “此乃西域人发明的一种字符,对标着华夏的一二三四, 在书写时会相对简洁一些,桐屿先生倒也可以试着用用。”

    阿拉伯数字不像杨辉三角,它们确实是由古天竺人发明的,不属于被埋没的华夏古代成就。

    因此徐云倒也没刻意将它们占为己有,毕竟他又不是偷国人。

    眼下华夏数算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叫做筹码的小工具。

    有点类似后世的牙签,长度十几到二十厘米, 因此也被称之为算筹。

    在计算的时候。

    只要把这些牙签摆成不同的样式,便能代表各个数字进行计算。

    另外就是有些时候若是没有厕筹,就会用它.....

    咳咳。

    总而言之。

    虽然这种方式比笔算要方面一点,但和阿拉伯数字比起来仍旧有些麻烦。

    虽然这玩意儿是古代三哥发明的, 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具备肉眼可见的便捷性。

    因此经过仔细思量。

    徐云最终还是决定先引入阿拉伯数字的概念。

    毕竟今后需要的计算量注定不小,有个方便的工具也算是轻松一点,效率能高当然是高点好嘛。

    当然了。

    虽然贾宪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和符号,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明白这些概念:

    恰恰相反。

    无论是加减乘除还是开平方立方,古代华夏的数学家们早就对此有所研究了。

    因此几乎没怎么花时间,贾宪以及一旁的老苏,都很快理解并且接纳了阿拉伯数字。

    同时在了解了信件的内容和相关数学概念后,贾宪也算是消了点火,没之前那么暴躁了。

    只见他轻咳一声,不动声色的将信件和徐云的纸收好,对徐云道:

    “好了,王林,你不惜用这般手段将我这个老头子引到汴京,想必不止是为了介绍阿拉伯数字这么简单吧?”

    在古代华夏。

    数学圈虽然没有后世的bbs或者贴吧,但在一些比较有地位且有家资的大佬的组织下,地域性的交流还是比较常见的。

    甚至在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类似数学报的小规模报刊雏形。

    这种报刊非常便宜,只要几文钱就能订购,大概一个月印刷一次。

    考虑到这个时期的纸张以及运力、印刷成本,这个价钱基本上和赔钱没两样。

    总而言之。

    徐云若只是想发布自己的成果,只需要通过老苏的关系联系上几位‘编辑’,便可以轻松的将自己的解法公开。

    因此很明显。

    徐云如此大费周章的将自己‘骗’到汴京,一定有事相求。

    徐云对此也没卖关子,只见他稍作沉默,接着朝贾宪拱了拱手,说道:

    “此番请桐屿先生前来,确有一要事希望先生能够出手相帮。”

    “何事?”

    “研究透镜公式。”

    贾宪顿时一愣,茫然的眨了眨眼:

    “透镜?公式?”

    后者还可以理解,但前者是什么鬼?

    一旁的老苏见状,当即从袖袋里取出了一枚粗磨过的透镜,递给贾宪:

    “就是此物。”

    贾宪接过透镜打量了一番,若有所思道:

    “似是叆叇,但两侧都要更为饱满一些,不过看材料判断...也似是由玻璃制成的?”

    徐云点点头:

    “不错。”

    贾宪的眼中不由愈发疑惑了起来:

    “可它又与公式有何关系呢?”

    徐云沉默片刻,说道:

    “桐屿先生,小人曾听闻您说过一句话,‘世间杂物千百般,样样皆有内中理’,对否?”

    贾宪轻轻点了点头,这句话也算是他人生的一个座右铭:

    “不错。”

    “那么先生可否想过......我们每日见到的光,也有不为人知的某种理呢?”

    贾宪顿时瞳孔一缩,下意识的看向了窗外:

    “光?”

    徐云想了想,取过纸笔。

    画了一个直角边朝右、底边在下的直角三角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