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宋民族英雄(大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宋民族英雄(大章)(3/3)

与张孝纯守城。

    王禀统领宣抚司兵,与时任太原知府的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

    完颜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悉为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

    就这样。

    王禀率太原军民坚守城池,自春初至夏、又从夏又至秋末。

    金兵前后九次攻城,九次都被王禀击退。

    但可惜的是。

    当时的宋钦宗贪生怕死,直接把太原割让给了金人,所以直接放弃了这里。

    真猪队友。

    整整接近九个月,太原即无援兵也没粮草,城中存粮断绝,守军饥饿得甚至扶不住兵器。

    城中牛马驴骡全部食尽,王禀又将弓上的牛筋及盔甲上的部分牛皮,用大火炖煮充饥。

    城中所有树上的绿叶,粮库中的糠皮全部被吃光,逐渐连树皮草茭也作为口粮。

    靖康元年九月十三日,孤立无援的太原城坚守九个月后,被金军攻破。

    王禀率着仅存的几十为亲兵与金兵展开巷战,身上破旧的衣袍被血几乎染红。

    有的掉了一只胳臂,有的断了一条腿。

    但他们仍用兵器撑着,无一人偷生。

    王禀身中数十枪杀出重围,背负着供奉于太原祠庙中的宋太宗赵光义的画像,带着儿子王荀投汾河而死。

    何其壮哉!

    当时王禀的孙子王沆尚年幼,幸赖王府忠厚老仆从山东青州铜川抚孤乞讨南下,得以保全了英雄的一丝血脉。

    后来王沆栖居于临安盐官县长平乡,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是王沆的二十九世孙。

    这位投河而死的民族英雄,在力挽狂澜中耗尽了自己生命最后的余光,却点亮了两宋之际那段颇为黯淡屈辱的历史。

    他一生最为辉煌的诗篇,便是在大厦将倾之际,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书写而成。

    如果说徐云对于老苏的感情是尊重、对于小李是好奇。

    那么他对于王禀,则无疑是强烈以及的崇敬!

    任何一位为国死节之士,都当得这种崇敬!

    想到这儿。

    他不由愈发迫切的想见到这位民族英雄了。

    并且按照谢老都管所说,这次他是带兄求医。

    可历史上对于他那位兄长的记载几近于无,莫非就是因为这次的重伤而不幸.....?

    随后谢老都管带着徐云穿过几处院落,来到了专供客人歇息的东厢房。

    比起南厢房的简陋繁杂,东厢房的装修档次明显要高上不少,整体布局也非常简单:

    一个口字型的大院,其中三面都是房屋,第四面则是入口。

    只见此时此刻。

    院落的入口处正站着几位亲兵,身影笔挺,带刚从现场下来的杀气。

    核验过身份后,将谢老都管和徐云放入了院内。

    二人来到一间朝北的客房外,由谢老都管轻轻敲了敲门:

    “老爷,药买回来了。”

    片刻不到,老苏的声音从屋内传来:

    “进来吧。”

    得到应允后,谢老都管推门而入,徐云顺势跟上。

    只见此时此刻。

    这间大约三十多平米的屋子里,正充斥着一股草药、血腥以及脓水混杂的气息。

    屋子的一角摆放着一张精美的木床,床上躺着一个看不清面容的人,胸口隐隐起伏着。

    床边则坐着老苏以及一位身穿常服的中年男子。

    此人剑眉英挺,黑眸细长锐利,国字脸轮廓棱角分明,身材魁梧却不粗犷,宛若黑夜中的鹰。

    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孑然独立间,散发着傲视天地的强势。

    毫无疑问。

    此人便是......

    王禀!

    .....

    注:

    年末求月票啊,这个月也更新20万字了,后面那个茉莉娘就要追上来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