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开消息,国际再次沸腾!王浩:我想邀请菲尔兹得主!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开消息,国际再次沸腾!王浩:我想邀请菲尔兹得主!(2/3)

容,和高精度武器无关,但也都是保密性的研究。
    超导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是建立十几年的新科研机构,一直以来都非常低调,似乎没有什么重大的项目。
    现在竟然出来说,要公布一个保密性的研究?
    这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
    当有很多媒体进行报道以后,舆论焦点就变成了交流重力实验,国际上还是有一些公开信息的,很容易知道交流重力实验具体是什么。
    三个字,反重力!
    这绝对是非常高尖端的研究,而且看两家实验室的架势,也肯定是在研究上,有了一定的进展。
    他们同时发布反重力研究的信息,也肯定在有过一定的沟通。
    很多人都开始期待了,“交流重力实验就是反重力的研究,是不是以后就能够乘坐反重力交通工具了?“
    “这项技术太高端了吧,没想到已经有实验室进行保密研究了。”
    “现在竟然公开了?”
    在大量讨论中,只过了短短一天时间,两家实验室的官方网站,就发布了同样的信息,他们各自提供了一个链接,可以通过链接下载相关资料。
    其中包括公开的交流重力实验的内容,也包括实验联系超导机制研究的内容。
    交流重力实验,是基础的理论和基础的实验构造,可以制造出百分之十五的交流重力场强度。
    实验联系超导机制研究,则是实验结合分析微观形态的内容,包括一些推导的理论解释,也包括基础的分析方法,等等。
    这些理论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做是一篇论文,作者只有一个名字--王浩。
    当其他一些机构拿到了资料进行分析以后,就惊讶于交流重力实验的成果,同时也对于实验结合超导的研究很惊讶。
    之前王浩在《自然》杂志刊登的论文,发布了超导定律的成果,好多物理学家仔细研究了成果,就感觉似乎缺少了一部分。
    他们还以为只是没有详细对实验进行介绍,没有想到是因为涉及到了交流重力的研究。
    现在研究公布了出来。
    虽然不知道具体公布了多少内容,但最少理论内容上是完善的。
    这就足够了。
    国际上顿时有很多机构,都准备加入到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进行超导机制的研究行列中。
    很多物理学家纷纷做出表态,“这会成为最有意思的研究!”
    “以反重力的研究为基础,去试着理解超导机制,我还是第一次发现物理实验竟然会有这么酷!“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我们首先需要组建一个团队,我的小组人数还是不够。我认为这个研究主要方向是对于王氏几何的拓展……”
    “理论是王浩提出来的,但完善工作需要所有人一起做。”
    “这是必然的。”
    国际出现大量的相关报道,国内的报道则更加热烈,因为理论是王浩提出来的,等于是国内引领了研究方向,好多人想想都产生一种自豪感。
    但实际上,研究和普通人是没有关系的,他们也只能讨论和期待一下。
    国内科研方面的直接反应就是,各大掌握科研经费的机构,都开始讨论投入经费在新领域研究中。
    这才是核心。
    因为相关的信息已经公开出来,肯定不只是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其他的超导以及凝态物理实验室,也肯定会申请相关的项目。
    在比较火爆,的方向上,申请肯定会更容易一些。
    好多凝态物理相关的团队,都开始仔细研究公开资料,准备进行新的项目申请。
    新的领域、新的方向,肯定也更容易出成果。
    有些年老的学者们,不由得追忆起了80年代末的场面。
    当时全世界都在进行超导研究的竞赛,参与研究团队总计有将近三百个,国内的经济实力要差一些,但也有好几个团队加入其中。
    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到处都是超导进展的报道,仿佛下一刻就能解决常温超导的难题。
    现在也是大量的机构准备投入到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的超导机制研究中,那么会不会有更突出的研究成果呢?
    比如,以机制结合应用,研发出接近常温的超导材料?
    那才是科技腾飞的时刻!
    ……
    全世界都在报道着交流重力研究,都在讨论着超导机制的研究,很多的研究团队都磨刀霍霍,准备加入到新领域的研究中。
    作为新理论的提出者,王浩反倒没有继续相关研究。
    他主要是研究理论,而不是加入到“超导热潮“,去对于机制进行完善,或者拼概率希望有新的发现。
    那样做研究的效率实在太低了。
    其他一些小的研究工作,就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