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汪承林:这张老脸,算是丢尽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汪承林:这张老脸,算是丢尽了!(2/4)

团队来完成。
    现在梅森数实验室没有项目,也可以接一个项目慢慢来做。
    “你来做,我们就放心了。”
    徐保功清呼了一口气,他担任航天局的局长,还是更关心航天领域的技术攻关。
    航天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太多了,能有一个技术难题分配出去,找到放心的人来做,压力都感觉少了一些。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谈交流重力的研究项目。
    国-防科技局并不重视这个项目,即便交流重力现象再奇妙,可以说就是反重力的技术,但高端技术研发到应用,需要的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
    他们这个类型的部门,更注重技术的实用性,而不是去探索研究底层理论。
    不过交流重力实验被列为了保密项目,自然也是有很大价值的,国-防科技局肯定会拨款支持相关的研发。
    王浩和徐保功、周敏华仔细地谈了一下,说起了交流重力实验的两个研究方向。
    他们显然对于交流重力场提升更感兴趣。
    徐保功问道,“你们这个研究,能不能把反重力效果,提升到三十个点以上?”
    王浩仔细考虑了一下,说道,“我们现在只是提升到了十七个点,我个人感觉要提升超过三十个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后续会不会出现一个极值。现在也不能确定,我们做的实验还是太少了。”
    徐保功惊讶的问道,“三十个点?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
    王浩肯定道,“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是从六个点直接提升到十七个点的,而且用的只是常规铁基超导材料。”
    “莪的研究还没有确定结果,但也可以做出简单的判断,低温超导材料用来制造交流重力场,效果要比高温超的材料好。”
    “也许我们只需要更换一下材料,就可以把交流重力场强度提升到二十个点以上。”
    办公室几个人听的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确实是感到非常的惊讶,然后不由的一起看一下刘云利。
    刘云利负责交流重力实验,他们上次做的报告说,提升到百分之十已经是个极限值,再想继续提升很困难。
    所以国-防科技局给交流重力实验的定义就是‘鸡肋技术’。
    现在换成是王浩来说,就变成提升二十几个点很轻松?
    王浩肯定不会乱说的。
    那么244工厂,刘云利的团队到底是什么水平?
    刘云利被看的低下头,感觉非常的尴尬、郁闷,还是解释了一句,“所以我们才决定和物理实验室一起做研究……”
    ……
    最终,王浩得到了徐保功的许诺,会给交流重力研究拨付‘高经费’。
    高经费,具体有多高很难说。
    但是,从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局局长嘴里说出来,一亿的经费都只是保底,具体经费数额肯定还是要讨论的。
    刘云利离开的时候,都感觉脚下轻飘飘的,他刚才确实没什么面子,但想到马上能有高经费,面子算得了什么?
    王浩的心情也非常不错。
    如果能从科技局拿到高经费,再找科学基金会进行拨款,实验经费可以说就很充足了。
    另一边。
    徐保功和周敏华也在谈着,“看来我们还是小看了这个实验。”
    “按照王浩教授说的,能够把反重力强度提升到三十个点以上,这项技术未来就能有应用空间了。”
    周敏华也点头道,“还是要看后续的研究,我看王浩教授的意思,应该是没有问题。”
    “我们也要把这个研究重新定义一下,找人专门的做讨论。”
    徐保功想了想,说道,“先让他们实验看看。这种研究实用性还是不强,但如果技术能达到一定标准。我们最少要在这个方向上,领先国际水平。”
    ……
    王浩回到了酒店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和何毅一起去了科学基金会,他们是去参加基础科学中心高温超导项目的评审会。
    上一次是他们申请项目,基础科学中心的团队做评审。
    现在调换了过来。
    王浩到了科学基金后以后,就直接去了边侧一楼的会议室。
    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
    这一次不用再去更多的介绍,扫上一眼就发现都是认识的人。
    王浩和其他人打个招呼,寒暄一下,找了个位置坐下,没等多久就见到了汪承林一行人。
    他们一行来了八个人,明显是一个大团队。
    汪承林也主动做了介绍,除了基础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另外四个都是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分别是尤宇光、吕万同、田虹以及崔晓林。
    在见到王浩时,汪承林还是感觉有些尴尬,因为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