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章 一个星期出成果,王基铭:他怎么就能说研究简单!

第二百章 一个星期出成果,王基铭:他怎么就能说研究简单!(1/4)

热门推荐:
    武钢研究院,后排实验中心。
    王基铭放下电话以后,都有点哭笑不得,“幸好当时说了一句,完不成项目就把资金收回。”
    他长长叹了口气。
    作为武钢研究院的院长,他进行过无数的项目,也有好多项目和其他机构合作,但作为出资的甲方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乙方竟然会忘了项目。
    换做其他人,他非要把对方告上法庭不可。
    当然了。
    他们也没有和王浩签正式合同,就只是签了一个草拟的小协议,协议的条款还是非常宽松的,说是合作也没问题,但几乎不具备限制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合作的基础就是相互信任。
    或者说,是对王浩的信任。
    现在王基铭感觉这种信任已经产生了裂纹。
    其实王基铭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王浩会忘掉项目,因为王浩的工作实在太忙了,他刚刚完成了ns方程的论证,舆论上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讨论着。
    那可要比一个大型生产线的实验分析重要太多了。
    不管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如此,数学基础研究是无价的,即便投入再多的经费,也很难完成这样的研究。
    但是,他心里还是很郁闷。
    另一边。
    最近一段时间,王浩确实没有想起武钢的项目,主要前一段时间太忙了,感觉一直都在做研究。
    虽然他希望能过轻松的生活,但每天还是花费好几个小时进行研究,所以他好好的休息了一段时间。
    现在被王基铭提醒了一下,也感觉确实该做项目了。
    王浩依旧是不急不慢,他还先去吃了个午饭,再回来躺下休息了一会,才打开电脑查看起了数据。
    这个项目就是研究双锟铸轧生产线的磁场、温度以及钢材材质的对应关系。
    如果只看研究内容,只需要在实验室做测试,通过线性的调整就很容易得出结果,但牵扯到工业技术就不一样了。
    这个研究的难点在于,实验中想得出结论很困难。
    武钢研究院的每一次针对性实验,得出的数据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只是一次实验而已。
    一次实验针对的就只有一个确定温度,一个确定的磁场强度。
    他们在实验中无法做线性的调整,因为结果并不是及时反馈的。
    这和普通物理实验不同。
    比如,测试推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在研究中,随着提升推力强度,加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大。
    这样慢慢的提升推力,线性的做调整,及时测算加速度,自然能够得出推理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但是,双锟轧钢生产线的‘刚裂纹’出现率,是不能够及时测算的,每一次固定温度和磁场,都要生产一批相应的钢材,进行冷却对应制造出成品后,才能够计算‘钢裂纹’占据的比率。
    这就无法得出及时的结论,也就无法做线性的调整。
    研究的难点就在这里。
    每一次实验耗费的经费、时间都是很多的,他们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也只做过几次实验而已。
    虽然实验数据非常复杂,但真正对应的温度、磁场,就只有几个数据而已,其他都是相关性很小的数据。
    王浩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大量相关性很小的数据来分析出结论。
    他对于数据分析工作很有经验了,了解了实验方式以及数据以后,他就已经知道了大体的研究方向。
    之前也仔细看过数据,只是大致的浏览了一遍,整体还是很清楚的,但一些细节的东西并没有仔细看。
    现在要完成研究,首先还是要了解数据。
    在真正开始做研究前,王浩还是建立了个研发任务,不管针对什么样的研究,建立个任务肯定没有问题。
    【任务四】
    【研究项目名称:双锟铸轧实验数据分析(难度:b)。】
    【灵感值:0。】
    “b级,确实简单!”王浩看到研究难度的级别也轻呼了一口气。
    这并没有出乎意料。
    他现在对于研究的难度已经有了解了,系统似乎有点‘古板固执’,在研究难度的判断上缺乏灵活性,难度判定完全根据研发内容,和他本人的能力基础毫无关系。
    哪怕是一个以他的能力,很简单直接做出来的研究,只要牵扯到未知的探索研发,该是什么难度还是什么难度。
    另外,灵感值初始都是0点。
    不管他对于研究有没有了解,或者了解多少,甚至即便是马上完成了研究,建立新任务,灵感值都是从零开始。
    区别就在于,研究的过程中,灵感值增长速度的快慢。
    其实从最开始到现在的研究对比也能看得出来。
    在最开始的研究中,傅立叶变换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